再談受試者的風險問題
研究有風險,參與需謹慎?!其實,臨床研究/臨床試驗沒那么可怕。從倫理的角度,任何臨床研究/試驗,受試者的受益應該大于風險,否則就不能開展這項研究。當然,在參加臨床研究/試驗之前,認真考慮可能的風險是很有必要的。首先要把自己對相關研究的任何疑問,向研究者(醫生)問個清楚,他/她是有義務解答這些問題的。其次,給自己留下充足的考慮時間,不需要當時就做出決定。在考慮期間,可以向身邊的親戚朋友打聽,最好向有
研究有風險,參與需謹慎?!其實,臨床研究/臨床試驗沒那么可怕。從倫理的角度,任何臨床研究/試驗,受試者的受益應該大于風險,否則就不能開展這項研究。當然,在參加臨床研究/試驗之前,認真考慮可能的風險是很有必要的。首先要把自己對相關研究的任何疑問,向研究者(醫生)問個清楚,他/她是有義務解答這些問題的。其次,給自己留下充足的考慮時間,不需要當時就做出決定。在考慮期間,可以向身邊的親戚朋友打聽,最好向有
客觀地說,中國臨床研究的水平在近些年已經有了相當大水平的提高,如在臨床試驗資料的完整性方面,已經不比美國等發達國家差了,在受試者權益保護方面,試驗的申辦方、試驗的實施者(研究者)也都有著清楚的認識。只是,在試驗的操作層面,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,比如:1、知情同意,真正留給受試者考慮的時間并不充分,受試者對于試驗的獲益與風險并非十分清楚;知情同意的執行也存在不規范問題,如讓研究護士來執行知情同意,
臨床研究(也稱臨床試驗)作為一種科學研究,參與研究者(也被稱為受試者或志愿者)可能會對醫學科學作出潛在的貢獻,也可能會在研究中實際獲益(健康方面)。通俗地說,參與臨床研究,可能會是利人利己的事。但是,“利人”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,科學問題在醫學倫理之前,永遠排在第二位,對于任何一位想要參加臨床研究的人,其首要考慮的,應該是這種參與行為是否“利己”,也即是否符合自己健康權的需要。所以,參與臨床研究,并